首页

老师的高跟奴

时间:2025-05-29 17:22:33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95918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陕西省政协原主席韩勇涉嫌受贿被公诉

崔龙海表示,朝中友谊历久弥坚,朝中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将新时代朝中关系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朝方愿以“朝中友好年”为契机,同中方一道,不断加强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开启朝中友谊蓬勃发展的新征程。

大学生“拍照小队”为山村老人留下影像记忆

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依法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2021至2023年,检察机关起诉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分别为9件、27件、636件,2023年同比上升22.6倍。

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服务贸易有四大趋势

五年级学生贾小诺最喜欢教室内的书吧,“午读时,阳光洒在书页上,投下斑驳光影,偶尔能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七年级学生孙语晗拿起走廊书架上的《诗经》,读着“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看着窗外紫藤花叶层层叠叠,“仿佛身临其境”。

超800家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眼下,深刻复杂变化正在发生,我们面临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既要看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遇到的堵点与难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仍然存在,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的韧性与潜力,只要决策科学、政策到位、措施得当、团结应对,就一定能破解难题,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教育部启动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许名南透露,公司最近就向希腊一所学校出口了一批龙舟,客户反馈目前龙舟运动在当地校园十分盛行。因为许多国家参与龙舟赛项,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也在各国刮起一阵“龙舟风”。“一家哈萨克斯坦龙舟俱乐部负责人告诉我,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爱好并参与这项运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